Monday, December 12, 2005

垃圾的电视

现在的电视节目可真是够垃圾的,除了无聊的广告就是极其弱智的电视剧,无论你什么时候打开电视,它给你的感觉都是乱糟糟的,真是说不出什么滋味。怪不得人家说,没文化的人才看电视,其实我想说,是没文化的人在做电视,才把电视的水平搞的这么差。

美欧重组外交格局

美欧重组外交格局

(本文字数:2344)  《百姓》2005年第7期  

   今年二月,布什总统在他的第二任期一开始就访问了欧洲,布什渴望与欧洲各国通过在民主化和经济发展问题特别是中东问题上的合作来取代美国和欧洲各国在过去的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不愉快。在访问比利时的时候,布什总统提出一个强大统一的欧盟是美国在世界事务中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就在美国总统布什发出友好信号的时候,欧盟正在陷入深度骚动之中,以至于它不得不把工作重点从外部世界转向其内部。对此,美国与欧盟关系问题专家Serfaty先生评论说:“这个时候正是美国政府试图与欧洲建立亲密的同盟关系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欧盟将其自身的重要性放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之后,美国总统可能也发现欧盟在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来自法国和荷兰的连续打击,使欧盟进入了一个反省时期,其当务之急是解决其内部事务。有专家指出,这将使欧洲国家领导人的工作重点发生转移,此前其工作重点是巴以和平问题、伊朗核问题、伊拉克重建问题和全球贸易自由化问题,而所有这些都是布什政府期望得到欧洲全力支持的领域。
  与此同时,法国对欧盟宪法条约投反对票带来的政治危机和由此给法国总统希拉克带来的困窘,能够给白宫带来一丝满足,因为在美国为驱逐萨达姆而寻求国际支援的努力中,法国总统希拉克无疑是最棘手的人物。但是这最终不是美国的国家利益所在,多数专家都持这样的观点。

  “很多美国人可能会因此而十分高兴,因为这是对希拉克领导的法国政府的重大打击,更因为现在的景象说明一直作为美国的制衡力量的欧洲暂时消亡了,”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一位大西洋事务研究专家Patrick Chamorel分析道,“此时的美国虽然想消除其制衡力量,但是在处理中东问题、伊朗问题以及巩固欧洲部分国家民主政治等问题上,它也希望自己在欧洲能有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但问题的关键是,对美国而言,现在的欧洲既不是一种制衡力量,也不是一个合作伙伴。”
  虽然如此,美国与欧盟之间的对话与谈判并未中止。在这场欧洲的危机到来的时候,正值美国官方准备履行美国与欧盟欧洲国家领导人举行外交会晤的时间表: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欧盟峰会在6月20日举行;在苏格兰举行的西方八国峰会将在7月初举行;布什预定与英国首相布莱尔在白宫的会晤于6月7日举行,与德国总理施罗德的会晤在6月27日举行。这些政要们要讨论的问题包括从民主化与全球发展到正在进行的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等。  
   “此刻发展至少停滞了,”正在华盛顿准备6月20日峰会的欧盟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贝妮塔·费雷罗·瓦尔德纳评论道,但是,“在其他重大问题上,工作仍在继续。”事实上,欧盟与美国的代表宣布关于伊拉克问题的高峰会将于6月22日在布鲁塞尔举行。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欧洲的领导人们将会有多重考虑。布莱尔将从竞选连任的战斗中走出来,7月份开始其轮值欧盟委员会主席的任期。一些观察家指出,让布莱尔全力以赴的事情,不但有欧洲的发展方向问题,而且有英国在欧洲内部的地位问题。用反对美国总统布什的演说获得大选胜利的德国总理施罗德,今年是他任期的最后一年,在今年即将举行的选举中他被认为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已经对法国人投反对票做出了回应,任命德维尔潘为新的政府总理组成新内阁,德维尔潘被认为是一个有强烈反美色彩的民族主义者,他的工作重心将是法国的内政问题。  
 “法国和德国新的领导人产生之后,欧盟的发言权才会得到加强。”Patrick Chamorel分析道,注意到希拉克的任期到2007年才会结束,他补充道,“直到新的领导层产生后才能重新加强欧洲与美国的关系。”
  在许多专家看来,在拥有统一的外交政策和欧盟宪法架构下一整套统一的对内政策的门槛之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加入欧盟,对于现在拥有25个成员国的欧盟来说,欧洲统一之梦远未成熟。这就意味着美国不得不重组自己的外交关系格局,在许多重大问题上,重新强调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华盛顿的大西洋事务专家John Hulsman指出,“现在的事实是欧洲人并不赞成自由贸易,他们在如何组织欧洲经济的问题上意见不统一,他们在对华武器禁运的问题上意见不统一,在对待美国的问题上意见也不统一。”
  针对英、法、德等所谓欧盟三国为中止伊朗发展核武器所进行的谈判问题上,John Hulsman指出,三国与伊朗的谈判真正是国与国之间的互动。但是,华盛顿研究美国与欧洲关系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特别会员Serfaty先生认为,美国和欧洲的外交关系回归到单独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他说,欧盟三国能够继续和伊朗进行谈判,能够说服美国并获得其支持,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整个欧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Serfaty先生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要想在从民主化到世界贸易等重大问题上有所进展的话,美国需要在一个统一的欧洲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国总统布什和许多欧洲国家的领导人陷入了伊拉克战争的泥潭,但陷入的并不是欧盟,”Serfaty先生分析道,“这也证明美国在欧盟问题上的作用还没有到举足轻重的程度。”

麻将不是坏东西

麻将不是坏东西 (《百姓》杂志2005年2期)

  徐 锋      

梁实秋先生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麻将。而茶和麻将都是成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并且二者联系十分紧密,成都茶馆遍布,而有茶馆的地方就有麻将。    在外界人眼里,成都已然成了麻将之城。以至于有人说,如果你要找一个成都人,要么他在麻将馆,要么他在去麻将馆的路上。成都人花大量的时间打麻将,似乎影响到了这座城市的精神与斗志, 禁锢了成都人迈向现代化进程的脚步。再加上近年来国内媒体的渲染报道,对“麻将成都”的印象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在外地人看来,成都人打麻将到了“玩物丧志”的地步,有些不可救药了。他们认为麻将是一种消极的东西,玩麻将玩到这种程度,跟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的步伐不相协调。况且,成都又是西部大开发的中心城市,如因“麻将”影响了成都的城市形象实在悲哀。
  其实不然,中国有句俗话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不是单单从价值判断上对成都麻将做一番取舍,而是从文化生态或者娱乐和游戏的角度去进行观察,我们似能够发现更多、更深层次、更人性化的意义。
  麻将是老祖宗留下的“国粹”,国家体育总局又认定麻将是一种竞技项目。打麻将既是弘扬民族文化,又是发展体育竞技。
  老年人打麻将是一种低成本娱乐,这样的娱乐能够得到普及。相反,高尔夫、保龄球之类的高档娱乐不是老年人的选择。现在的社会多元化了,而老年人的活动项目却依旧单一,不可能让每个老年人都去街头跳舞、公园练剑,大部分老年人业余时间还是得花在麻将这种娱乐活动上。而且还有人认为,打麻将可以充实生活,可以和睦家庭关系,强化家庭关系稳定性。支持这种观点的商家认为,麻将在商贸活动中是加强联系、增进友谊的最佳途径,很多公关工作都离不开“业务麻将”。 一位当代成都老人说的更妙,他以为诸般娱乐体育活动之中,麻将其实是最为文明最进步的一项,道理很简单,别的项目都是一心把对方打垮,而麻将恰恰相反,各做各的牌,千方百计把稀烂一副牌理顺,做好,是在安安心心和和平平搞建设,符合时代潮流。这话当然有些调侃。
  不管怎么说,麻将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东西。
  成都的“麻灾”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邪乎。除了退休的老头老太太、无业人员在白天玩以外,一般的工薪族和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玩麻将的比例并不高,而且也只是在休息时间玩,没有谁真正拿麻将当饭吃。因玩麻将妻离子散、债台高筑、夜不归宿的情况毕竟是少数。事实上,成都人并没因为打麻将而误“正业”。相反,成都在科技人才储备、私家车拥有量、会展经济、餐饮娱乐业等方面都成绩斐然。
  所以对于“麻将”,成都大可不必如临大敌。关键是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麻将在这座城市流行的文化背景,在略加规范和引导的前提下,让它作为一种文化娱乐方式存在下来。

谁在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谁在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徐 锋(《百姓》杂志2005年第8期)

   本刊第6期《天安门广场有没有我们广场大》一文刊出后,河南省周口市委宣传部和太康县人民政府向本社发来公函称:“该文刊发后,我们立即派专人就文中反映的问题进行核实,确认该文绝大部分内容系凭空捏造,捕风捉影”,公函还称:“经实地测量,广场面积为52308.48平方米,合土地77.8亩,并有设计施工图纸为证;该广场是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文,于2003年10月开工建设的,至国家四部委下文时,广场建设已基本完成。”
  周口市委宣传部函称:“该文作者不顾事实,在报道中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攻击性,已完全违背了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和纪律。为此,我们特向贵社提出以下意见:请贵社严肃查处《百姓》杂志这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百姓》杂志必须向太康县委、县政府公开道歉,承认错误;《百姓》杂志必须负责消除影响,协调相关网站立即删除有关报道。同时,我们保留进一步向中宣部反映情况的权利。”太康县人民政府也函称,本刊报道是“一篇恶毒攻击,大肆抵(诋)毁当地党委、政府的非正常文章。不仅给太康县县委、政府的形象带来损害,而且给整个党和政府的形象带来了损害”,强烈要求查清事实。为此,本刊记者再赴太康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

      大广场到底有多大  

    2005年6月中旬,记者驱车前往太康,麦收后的田野一片空旷,空气中弥漫着收获的气息。太康是著名的农业大县,在河南素有“金杞县银太康”的说法,因而太康又被称为“银城”。   到达太康县大广场后,记者发现大广场被分割为两个部分,东边的叫人民广场,广场上喷泉、花坛、主席台等设施一应俱全,该广场与太康县人民政府隔着一条马路相望;西边叫休闲广场,广场上草坪、假山、亭台已经建成,人民广场东侧和休闲广场西侧各有一条18米宽的马路,人民广场东侧的18米宽马路正在施工,而与休闲广场隔路相望的居民小区在建设之中。两个广场中间还有一条50多米宽的水泥路(含人行道)。
     据老百姓讲,大广场包含人民广场和休闲广场两个部分。现在的人民广场和“休闲广场”以及休闲广场以西的住宅小区,当时是一个项目,叫“新区广场带住宅小区建设项目”,整个项目占地400余亩,涉及太康县城关、毛庄两镇几个村子的土地。这个说法在太康县政府的官方网站上得到证实,确有“新区广场带住宅小区建设项目”的提法。
  至于人民广场的面积,太康县方面出具的资料显示,人民广场面积为52308.48平方米,折合土地77.8亩,即5.23公顷。
  中央四部委2004年2月下达的《关于清理和控制城市建设中脱离实际的宽马路、大广场建设的通知》中规定:自通知发出之日起,各地建设城市游憩集会广场的规模,原则上,小城市和镇不得超过1公顷,中等城市不得超过2公顷,大城市不得超过3公顷,人口规模在2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不得超过5公顷;而且在数量与布局上,也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与人均绿地规范等要求。而据太康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太康县城区人口只有12万,明显属于小城市。
  太康县有关领导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表示,太康县的所谓广场就是指人民广场,而“休闲广场”并不是广场,是公园,是公共绿地。那么,究竟什么是广场?
  在中央四部委下发的《关于清理和控制城市建设中脱离实际的宽马路、大广场建设的通知》中,将广场定义为“游憩集会广场项目”,按照这个文件的精神,广场应包括目前太康县所命名的人民广场及其辅助设施和休闲广场及其辅助设施。而本刊第6期文章中广场的定义正是根据这一文件精神。
  经实地测量,太康县大广场中人民广场东西宽202米,南北长365米,面积为73730平方米,折合土地110.5亩,即7.37公顷,这并不包含人民广场周围的辅助设施。就人民广场而言,实地测量的110.5亩比周口市和太康县有关文件上所说的77.8亩多出了30余亩。   记者从太康县方面了解到,人民广场和休闲广场及其周围的辅助设施是同期施工建设的。据太康县相关领导介绍,休闲广场的面积和人民广场不相上下。当然,这里所说的休闲广场的面积也不包括周围的辅助设施。
      大广场何时修建
    
记者到达大广场时,休闲广场一侧有一两层半高的小楼房正在施工,据悉,这座建筑的用途是一层做公共厕所,二层为广场管理机构的办公用房。这一点也得到了太康县有关领导的证实。   当记者就广场施工时间采访太康县相关领导时,他们纷纷表示广场开工是在2003年10月,到2004年3月广场已经基本建成。太康县的主管领导还表示,虽然中央四部委在2004年2月12日发出了《关于清理和控制城市建设中脱离实际的宽马路、大广场建设的通知》,但该文件下达到他们那里已经是3月份,此时大广场已经基本建成,再停建广场复耕土地已无可能。
  来自太康县行政服务中心网站的消息显示,2004年2月20日,太康县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年内办好的10件实事,其中之一就是投资5000万的新区广场带住宅小区项目。2004年3月,太康县领导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抓好10个重点项目,其中之一就是建成人民广场和银城休闲广场。2004年8月,广场基本建成时,太康县行政服务中心网站也有相关报道。在2004年10月份的该网站的一则报道中,记者看到了“广场2003年10月开工,经过前后10个月的建设”的字样。   
  太康县相关领导关于广场施工时间的说法显然是与其官方网站上的说法相互矛盾的。那么太康县的大广场到底是什么时间修建的呢?
  现有确凿证据表明:新区广场带住宅小区建设项目是在2003年10月开始“征地”的。之后,要建广场的地方被圈了起来,县政府开始组织工人清除土地附着物平整土地,并挂起了带有人民广场休闲广场字样的牌子。2004年2月,中央四部委的通知下达后,这两块大牌子就被摘了去,取而代之的是挂上了XX学校的牌子,说是上面有了新的政策。
  然而,大广场的建设并未停止。
  当月,太康大广场完成“征地”后开工建设;2004年3月,人民广场开始打混凝土,硬化地面;5月,地面基本硬化完毕,开始铺设地砖摆图案;6月,广场施工达到高潮,连夜开工;2004年8月,大广场基本竣工。
  事实上,太康县的大广场根本不是如周口市委宣传部和太康县人民政府相关领导所说的那样,在2004年3月份已经基本竣工,实际情况是2004年3月份,大广场中的人民广场才开始打混凝土硬化地面。
  在中央四部委2004年2月12日发出的《关于清理和控制城市建设中脱离实际的宽马路、大广场建设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在该通知发出之后,已经批准的2公顷以上(含2公顷)的游憩集会广场项目,尚未竣工的,一律暂停建设;对已经办理规划、用地和开工批准手续,但尚未动工的,一律暂停开工;已经批准,但尚未办理用地和开工批准手续的,一律暂停办理用地和开工批准手续。
  据太康县的有关领导讲,他们是2004年3月份看到该文件的,而2004年3月份,正是大广场中的人民广场刚开始打混凝土硬化地面的时间。

      广场征地及其他   

  2003年10月,太康县城关镇的朱庄村、毛庄镇的续庄村等几个村的土地被太康县政府“强行租赁”,作为实施“新区广场及住宅小区”项目的建设用地,共计400余亩。太康县政府以财政困难为由,并未按照征地的有关程序支付土地赔偿,而是每年给每亩地1000元的补助费。   记者调查了解到,这些被“租赁”的土地,其中一部分大约200余亩用来修建大广场,100余亩给投资广场的东北地产商做房地产开发。
  对此问题,虽然太康县政府方面声称,广场用地是按照有关规定实行的一次性征用,按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部门每亩地应支付25000元的土地补偿金,但是他们也表示他们并没有一次性支付上述费用,而是每年给征地户1000元的补助费用。有关领导表示,他们是充分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才这么做的。据了解,2003年和2004年的1000元的补助费已经落实到老百姓手中。   同时,太康县主管此项工作的领导称,广场的建设经费是他们招商引资的重大成果,广场的投资者和房地产开发商虽是同一家公司,但那100余亩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土地是经过土地部门评估后进行合法拍卖的。谁出的价高就卖给谁,如果被其它开发商买去,他们将从土地拍卖款中归还东北地产商建设大广场的投资。而最后的胜出者是广场的投资商。
  太康县大广场建设及县前街的修建虽只是该县新区规划的一小部分,但其涉及到大广场周围的城关镇和毛庄镇的好几个村庄,因个中更有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问题而使情况比较复杂。处在广场边上的朱庄就是个典型。
  朱庄是一个只有400人左右的小村庄,隶属于城关镇鲁庄行政村,大广场建设“征用”了该村70余亩土地,修建大广场南侧的县前街又对该村进行了拆迁,为了安置拆迁户,又征用了该村耕地作为拆迁户的新宅基地,朱庄新村被规划为商贸村。县里的领导说,他们是听取了朱庄村民委员会的意见,将朱庄新村规划为商贸村的。但村民反映说现在的拆迁补偿太低,以至于他们建不起新房。而征地补偿也低于此前其它村庄的补偿标准。有一些村民对此有意见,城关镇的干部就在大喇叭里公开讲:“谁告就抓谁,告到中央也不怕。你花十万,我们花一百万。别说告到中央,就是告到联合国也没有用。”
  据村民说,县里和镇上之所以花这么大的“精力”来做朱庄的工作,主要是因为朱庄是县里和镇上的一个“样板”,如果朱庄的拆迁征地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话,那么在朱庄推行的征地拆迁模式特别是补偿标准将被推广到其它村庄。而太康县方面则称,他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加快太康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有些老百姓并不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
  在记者将要结束采访之际,县政府大门口出现了几十名前来反映征地拆迁问题的农民,一位接受过记者采访的副镇长正在这里忙着“做工作”。对此景象,太康县的一位领导平静地说:“这事情一点都不奇怪,省政府门前每天都有告状的老百姓。太康自古出刁民,秦末起义的吴广就是太康人。现在的老百姓,不知道怎么回事,屁大一点事,都能捅到北京去……”   

欧盟宪法:大欧洲梦想

欧盟宪法:大欧洲梦想
□易 寒

(本文字数:3155) 《百姓》2005年第7期  


   欧盟宪法条约  
 
  2004年10月29日,欧盟25个成员国的领导人在罗马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条约必须在欧盟全部成员国根据本国法律规定,通过全民公决或议会投票方式批准后方能生效。如获得所有成员国和欧洲议会的批准,条约将于2006年11月1日正式生效。
  《欧盟宪法条约》是欧盟的首部宪法,其宗旨是保证欧盟的有效运作以及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顺利进行。《欧盟宪法条约》由欧盟宪法、欧盟公民基本权利宪章、欧盟政策和欧盟条约基本规定4个部分组成,其主要内容包括:设立欧洲理事会主席和欧盟外交部长,组建欧盟外交部,以保持欧盟工作的连续性。欧洲理事会主席的主要职能是为欧盟首脑会议做准备,并主持首脑会议。主席由欧洲理事会(由各成员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欧洲理事会主席、欧盟委员会主席和欧盟外长组成,后三者没有表决权)以有效多数表决方式选举产生,任期为两年半,可连选连任一次,主席不能同时在成员国任职。欧盟外交部长由欧洲理事会以有效多数表决方式选举产生,主要负责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同时也是欧盟委员会副主席。
  改革欧盟委员会,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宪法条约规定,条约生效后产生的第一届欧盟委员会仍然实行现行的一个成员国一名委员的制度。从第二届起,欧盟委员会委员的人数将是欧盟成员国数目的三分之二,由各成员国轮流提名。宪法条约增加了欧洲议会同欧盟部长理事会在立法和预算方面进行“共同决策”的领域,赋予欧洲议会在欧洲理事会提名的前提下选举欧盟委员会主席的权力。为保障人口少的成员国的权益,条约规定欧洲议会的议员人数不能超过750名,每个成员国至少拥有6个名额,最多不能超过96个名额。
  欧盟理事会和欧盟部长理事会的表决机制。除特别规定外,欧盟理事会和欧盟部长理事会均以“有效多数表决机制”进行决策,即通过决定只需得到55%的理事会成员(这些成员需来自至少15个成员国并代表65%以上的欧盟人口)的赞同。但是,如果要否决欧盟委员会或欧盟外交部长的提案,则需要有72%的理事会成员(代表65%以上的欧盟人口)的反对。
  欧盟成员国必须尽其所有的军事和民用能力用于欧盟共同防务政策的实施,最终目标是发展欧盟共同防务。条约规定,一旦某一个成员国受到外来侵略或恐怖袭击,其他成员国必须提供一切资源进行援助,包括军事资源。
  《欧盟宪法条约》具有开创性意义,它对于“欧洲认同意识”产生了重要的政治诱导作用。哈贝马斯认为,“欧洲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不能只以欧元的形式渗透到民众的意识当中。”欧盟宪法条约不仅具有法律层面的作用,还有重大的象征意义,它的签订有助于欧洲统一理念深入民心。
      成也法国 败也法国
  
  5月29日,在欧盟宪法的全民公投中,法国近55%的人投了反对票,那个将欧洲25个国家变成在规模上相当于美国或中国的欧洲的宏伟梦想不得不趋于中止了,现在的欧洲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
  “在所有这一切背后,是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欧洲的未来,特别是欧洲的经济。”英国首相布莱尔说。
  布莱尔认为已经到了该反省的时候了,这也证实了法国前财政部长施特劳斯的担心,而此前施特劳斯是大力支持通过欧盟宪法条约的。5月29日晚间,当法国的欧盟宪法的反对者以55%对45%的结果获得胜利时,布莱尔说:“这很明显是一个欧盟刹车的标志,欧洲从此进入了冬眠期。我不知道这冬眠期还会持续多久。”
  欧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一体化进程更是一场最有雄心壮志的跨国试验,可以说法国人的否决票并没有中止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连300页的欧盟宪法也没有完全否定。欧盟宪法是经过三年的时间才制定的,欧盟的领导人正在为这部宪法在欧洲大陆获得逐国批准以使欧洲的一体化能够按照原定计划进行而努力。
  欧盟宪法条款要经过所有成员国的批准后才能够实施,因此,法国的公民投票结果对该宪法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尽管知道上述这一切,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仍强调说:“我们还不能说欧盟宪法条约已经死了。”有很多人抱着和巴罗佐同样的想法,有一些政要像曾担任欧盟宪章起草委员会主席的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就建议法国可以在一年以后再举行一次公民投票。
  法国作为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动者和发起国,却在欧盟宪法的问题上止步不前,有分析家指出,法国总统希拉克犯了战略性失误,他选择了通过全民投票的方式而不是议会投票的方式来表决欧盟宪法。欧盟宪法在采取议会投票方式的八个国家都顺利获得批准。
  “这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法国著名的国际政治评论员莫西预言。   欧盟宪法条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法国人的批准而撰写的法律文件,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上,法国人是不会投票给它的。相反,大多数法国人表达了他们的不满和恐惧:法国政府不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他们备感愤怒,欧盟在全球化的风暴袭来之时不能为他们提供避难所让他们感到恐惧。
  莫西认为,现在需要信用和勇气兼备的政治家能够帮助民众度过恐慌,使他们了解欧洲一体化是大势所趋,紧接着完成那令人痛苦的经济改革,因为欧洲需要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而实际的情况是,现在的欧洲缺乏这样的政治家,这也正是莫西所担心的。
  莫西警告说,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当历史的火车加速的时候,我们并不能使它停留在火车站”。如果历史的火车准备驶向一个缺乏社会意识的极端自由的资本主义未来的话,那么,很多欧洲人会认为在给车票之前他们无论如何也应该被告知这次旅行的目的地。
  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在接受欧盟宪法条款的人群中,富人的数量超过了穷人,城里人超过了乡下人。布鲁塞尔欧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格罗说:“政治家的选择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民众的承受范围。”“法国的投票已经表明在欧洲的统治阶级和平民之间已经存在一条巨大的鸿沟。”英国保守党外交事务发言人莱姆·福克斯补充说。有统计表明,对于失业的恐惧成了56%的法国投票者投反对票时所依据的标准。法国执政党领导人萨尔科齐在公民投票结束后这样告诉他的追随者:“法国人想得到的欧洲是:能够为他们提供保护,能够更接近他们的生活,更多地关注和倾听他们的日常烦恼。”
  欧洲的统治者在他们寻求巩固欧洲大陆经济的时候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展示现在的欧盟政策是如何顺从民意,但同时又要保证他们所采取的政治行为不会削弱欧盟。

      欧洲改革的两难选择
  
  近十年来,欧洲的领导者们到处自豪地宣扬他们的所谓“社会模式”:用自由的市场体制和强有力的社会福利机制的联姻来保证他们的经济繁荣和公民安全。但是,就在整个欧洲大陆都在为欧洲的平衡——自由市场和社会福利机制这两个未来目标进行思考的时候,随着欧盟宪法条约在其成员国的表决中遭遇否决,欧洲的这种社会模式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如何能适应世界迅速变化的要求成了当前深入讨论的话题。
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出于解除贸易管制和开发竞争潜力的考虑,在欧盟的推动之下,每一个成员国已经在原则上达成了共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欧洲大国的投票者正在抵抗由一体化带来的移民行动,他们将这些移民行动看作是对他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威胁,他们要求持续的国家利益和就业保障。
  欧盟成员国共有1900万失业人口,那些反对移民的平民政治家们希望得到这些人手中的选票,关于如何刺激欧洲发展迟缓的经济的争论已经牵连欧洲和欧洲以外的地区。有政治分析家甚至认为,欧盟宪法条约之所以遭到法国人的否决,主要是因为很多人对欧盟宪法条约中“保障整个欧盟经济能够进行自由的和不受约束的竞争”的规定不满,进而对宪法条约产生了强烈的对抗情绪。
  五年前,欧盟成员国制定了一套雄心勃勃的目标,也就是众所周知的《里斯本纲领》,该纲领规定在2010年之前建立起世界上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体,到那时仍保持高水平的社会福利和环境保护。
  有些欧洲国家采取了里斯本纲领所规定的路线。芬兰、瑞典、丹麦、挪威都是在世界经济论坛最具经济竞争力的名单上排名前六位的国家,此时他们仍然保持了他们那举世闻名的社会福利制度。然而,在其他国家,经济的成功通常被认为是以牺牲社会保护为代价的。比如,在法国人看来,英国是在社会保护网方面牺牲了很多才达到现在的低失业率和3%的经济增长率。
  法国有10.2%的高失业率,欧盟改革布鲁塞尔智囊团“里斯本理事会”的创办人Ann Mettler认为,主要是因为法国在硬性的劳动法律、高就业税政策和慷慨大方的福利报酬等方面“缺乏改革”。
  法国总统希拉克在5月31日晚上宣布,他的新政府首先予以考虑的是如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希拉克强调他“忠于他所敬仰的法国社会模式,这并不同于盎格鲁—撒克逊类型的社会模式”。希拉克的表态受到了农民和传统行业工人的欢迎,它将使一些团体的成员打消了心头的疑虑。但是,对于占据了欧洲公司90%比重的小商业公司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征兆。Mettler女士指出,考虑到自身的成本,他们正在犹豫是否雇佣新的工人。“我们需要将目光集中在能够维持我们生活标准的经济领域上”,Mettler女士说。
  希拉克的做法并没受到一些国家如英国和新加入欧盟的东欧国家的欢迎,这些国家认为,如果能够分享他们对于自由市场政策包括低关税的热情,将欧盟视为一个整体就能达到他们所希望的高经济增长率。然而,正是这些政策提醒了法国和德国的投票者,并使他们担心那些廉价的东欧国家劳动力的涌入会把他们的工资福利标准降到全欧洲大陆最低。
  欧洲的工人们现在就受到了工厂主“把工厂搬到东欧去”的恐吓,安德烈女士抱怨说:“那些工厂主对工人说,要么你接受较低的工资,要么你接受较长的工作时间,否则就把工厂搬到东欧去。”
  法国和德国的反对者今年早些时候要求欧盟撤销一项计划好的改革,这项改革是允许技术工人在其自己国家法律的范围内可以在欧洲的任何地方工作。波兰的水管工人像他们的法国和意大利同行那样在西欧进行工作的景象引发了普遍关注。
  德国波恩的社会经济研究协会的分析家Stephanie Wahl指出,问题的根本在于“整个欧洲处于一个真正变化的范例中,而与之相关的我们则变成了这个世界的不稳定者。”“我们曾经从自由的市场竞争中获益,因为我们是最先这样做的。别的国家在向我们出口香蕉的同时可以进口我的汽车,但是现在这个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有数以百万计的和我们一样有能力的人,但是他们更有活力更谦虚,更受工厂主的欢迎。现在自由的市场竞争让我们感到恐惧,因为在这种条件下,人们心理上感到不安全将变成合情合法。”她的话也表明了德国对于欧盟经济改革的反对态度。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德国人对欧盟经济改革是接受的,但是“在投票的那一刻他们明确地实行反对并影响了一大批人,他们说他们反对这些改革。”Stephanie Wahl说,“自从三年前德国总理施罗德启动他的经济改革计划之后,他的执政党已经在其每一次参选的地方性选举中落败。”
  总部设在巴黎的世界最大商业组织国家总商会秘书长卡托伊认为,在法国否决了欧盟宪法之后,很明显,欧洲其他国家完成经济改革将会变得“更加困难”。
自行车的前世今生
□西雨风

(本文字数:2218)
  《百姓》2004年第11期  

  自行车在中国是最为普及的一种交通工具,中国的老百姓对它是再熟悉不过了,无论是遥远偏僻的乡村,还是在交通发达的大城市,都可以见到自行车忙碌的身影。而自行车产生的历史并不是很长,其在中国存在的历史更是短暂。
  自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至今也只有200多年的历史。18世纪末,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了最早的自行车。这辆最早的自行车是木制的,其结构比较简单,既没有驱动装置,也没有转向装置,骑车人靠双脚用力蹬地前行,改变方向时也只能下车搬动车子。即使这样,当西夫拉克骑着这辆自行车到公园兜风时,在场的人也都颇为惊异和赞叹。
  世界上第一批真正实用型的自行车出现于19世纪初。1817年,德国人德莱斯在法国巴黎发明了带车把的木制两轮自行车。这种自行车虽然仍旧用脚蹬才能前行,但是可以一边前行一边改变方向。于是乎,它一问世便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法国人大量进行仿制,一时间,在巴黎的街头涌现出了成百上千的自行车。1830年,法国政府还为邮差配备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
   随后,自行车在技术、性能等方面不断得到改进。1839年,英国人麦克米伦发明了蹬踏式脚蹬驱动自行车,骑车时再也不用两足蹬地,提高了行驶的速度。1869年诞生的雷诺型自行车,车架改由钢管制作,车辆也改为钢圈和辐条,采用实心轮胎,使自行车更加轻便。1886年英国的机械工程师斯塔利,从机械学、运动学的角度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式样。在斯塔利设计的自行车新式样中,还首次使用了橡胶车轮。斯塔利本人由于对自行车设计的独特贡献被后人称为"自行车之父"。1887年,英国人劳森完成了链条驱动自行车的设计。同年,英国人邓鲁普研制出了充气轮胎。这样,自行车大致具备了现代面貌,自行车技术也完成了向商业化的转化,批量生产并投入市场。此后,自行车逐步走入大众生活。
  自行车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中国人最早见到自行车是在清朝末年,当时的清政府的外交官员张德彝首先在欧洲看到的。他在日记中写道:"见游人有骑两轮自行车者,造以钢铁,前轮大,后轮小,上横一梁。人坐梁上,两手扶舵,足踏轴端,机动以弛行,疾于奔马。"自行车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后来李鸿章访美时,也遇到一个骑高轮自行车的女孩,甚觉新奇,还特意邀请她到纽约的旅馆叙谈。而自行车在中国土地上的首次出现,大概是1868年(清同治七年)11月,那是不远万里从欧洲运来的。据说,当时的皇帝曾得到过一辆,他还把紫禁城的门槛砍掉,以保证骑车能畅通无阻。
  民国之后,中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工业,绝大部分的所谓车行,其所从事的业务也仅仅是制造和销售自行车的零配件。1930年前后,华商聘请了日本技师,才组装出"红马"和"白马"牌的两种最早的国产自行车,但不少部件仍靠进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自行车在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发展,不但有了自己生产的"永久"、"飞鸽"等知名品牌,而且成为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
  自行车作为国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农村还被用作重要的搬运工具,生产有了飞速的发展。1978年达854万辆,1979年首次突破1000万辆,此后中国的自行车在产量、消费量、出口量等方面均居世界第一位。据统计,中国老百姓拥有5亿多辆自行车,自行车年出口量达到2000万辆。每天清晨和落日时分,滚滚车流在中国的城市中碾动,这是最为壮观的一道风景,这是一条现代中国流动的长城。
  建国50多年来,自行车的地位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可以说,自行车地位的变化也是我们社会发展的见证。
  20世纪50年代,自行车还是较为稀少的个人交通工具。而到了60、70年代,自行车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与缝纫机、手表、收录机并称为四大件,这四大件是一个家庭富裕的象征,农村的姑娘小伙在定亲的时候一定是四大件齐备,而这自行车更是重中之重。那个时候,有自行车的人家往往被很多人羡慕不已。那时的人们谈论起"飞鸽、永久",不亚于今天人们谈论"捷达、富康",如果是谁家的自行车丢失了,公安局、派出所会立案侦破。在以轿车为高官专属的年代,自行车是百姓的自豪。 进入80、90年代后,自行车的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千篇一律的老式样被五光十色的新式样取代。“飞鸽”、“永久”、“凤凰”等品牌也不再独享殊荣。山地车、变速车、高档赛车、电力自行车等遍地开花,开始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自行车也从单一的实用功能衍变出娱乐功能,健身功能,其中也渗透了审美、健康、环保等观念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逐渐扩大,公共交通日显拥挤,自行车终于在与机动车争路抢道的拼杀中,败下阵来。而今在城市进行所谓的现代规划之时,以往堂而皇之的自行车专用道,已逐渐被蚕蚀吞并;有些路段,尤其是处在城市中心的路段,干脆就将自行车拒之路外,禁止行驶。此外,住房改革后,不少职工家庭远离市区,上班再骑自行车就显得费力费时,脱离急剧变化的生活节奏了。据统计,近十年来,大城市中的骑车上班族日益减少,近1/3的城市居民可能在未来的五年内购置家庭轿车,鸟枪换大炮,两轮换四轮。作为交通工具的自行车迟早会在中国自行消失。但是在广大的农村,虽然机动车日多,但自行车仍是大众短距离运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而在大城市中,出于环保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需要,自行车仍然有存在的必要。

永不闭幕沙家浜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喜欢京剧的朋友一下子就会想起这是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一段唱词。由沪剧《芦荡火种》改编而成的现代京剧《沙家浜》是几部现代样板戏中较有名的一部,在大唱革命样板戏的年代,《沙家浜》在大江南北广泛传唱,英勇的郭建光,机智的阿庆嫂,气节坚贞的沙奶奶,匪气十足的胡传魁,阴险狡猾的刁德一,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更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些艺术的渲染,使沙家浜充满了神秘色彩。当年,现代京剧《沙家浜》是怎样搬上舞台的呢?在沙家浜养伤的伤病员有什么样的故事,今天的沙家浜又是什么样子呢?
永不闭幕沙家浜
徐锋 石云飞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喜欢京剧的朋友一下子就会想起这是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一段唱词。由沪剧《芦荡火种》改编而成的现代京剧《沙家浜》是几部现代样板戏中较有名的一部,在大唱革命样板戏的年代,《沙家浜》在大江南北广泛传唱,英勇的郭建光,机智的阿庆嫂,气节坚贞的沙奶奶,匪气十足的胡传魁,阴险狡猾的刁德一,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更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些艺术的渲染,使沙家浜充满了神秘色彩。当年,现代京剧《沙家浜》是怎样搬上舞台的呢?在沙家浜养伤的伤病员有什么样的故事,今天的沙家浜又是什么样子呢?

一位领袖和一部戏剧
京剧《沙家浜》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芦荡火种》是由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于1958年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一个抗日传奇,讲的是1939年秋,由叶飞率领的新四军第六军团为主的抗日义勇军离开苏常地区后,留下数十名伤病员面对日伪顽匪相互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不畏艰险,重建武装、坚持抗日的斗争事迹。沪剧《芦荡火种》上演后,在戏剧界和观众中引起了广泛兴趣和强烈反响,仅上海一地,就有不同剧种的9个剧团对《芦荡火种》进行移植,而在全国演出《芦》剧的竟有31个剧团之多。
  1963年春,沪剧《芦荡火种》的改编任务交给了北京京剧团。北京京剧团迅速成立了创作逐迅速成立了创作组。创作组由汪曾祺、杨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组成,汪曾祺作为主要执笔者,在改编过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加强剧本的文学性上。改编后的《芦荡火种》的京剧最初取名为《地下联络员》,由赵燕侠饰阿庆嫂,谭元寿饰郭建光,周和桐饰胡传魁,刁德一由一位丑角演员扮演,但首场彩排的效果不很理想。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彭真鼓励大家说:"我看这个戏能改好,你们不要泄气。"
  1964年3月底,彭真等领导人重新审看了北京京剧团的《芦荡火种》,大加赞赏,当即批准他们对外公演。1964年4月27日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道观看了该剧。
  毛主席对这部戏的改编非常关心。他在看后作了详细的指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要鲜明地突出新四军战士的音乐形象,要加强军民关系的戏。二是原沪剧《芦荡火种》的结尾是新四军利用胡传魁结婚,化装成吹鼓手。轿夫,搞出其不意的袭击。最初改编为京剧时,也是这样处理的。毛主席认为这样处理结尾成了闹剧。应该改为新四军正面打进去。 三是剧名定为《沙家浜》。毛主席幽默地说:"芦荡里都是水,革命火种怎么能燎原呢?再说,那时抗日革命形式已经不是火种是火焰了嘛!"之后,负责把沪剧《芦荡火种》移植为京剧《沙家浜》的汪曾祺遵循毛主席的这些指示才对剧本进行了改编。
1964年,现代京剧《沙家浜》在京剧观摩演出大会上获得优秀剧目奖,后来成为文革时期的八大样板戏之一,传唱大江南北。其中的某些唱段如"智斗"等,至今仍为观众所喜爱。戏剧是根据现实改编的,在改编的时候也进行了艺术加工,并非完全实际情况。戏里的"春来茶馆",实际是"东来茶馆",老板是胡广兴,他和侄子胡小龙用开茶馆作掩护做地下交通工作;戏里说的"阿庆嫂"实际上是茶馆老板胡广兴的老婆"阿兴嫂"。上海人民沪剧团的编导文牧在《芦》剧创作札记中谈到:团长认为戏里男角色太多,建议把茶馆老板改为老板娘,可以让丁是娥来演这个角色。我同意了。谁知把老板该成老板娘,牵一发而动全身,真不简单......老板娘的名字本来取名"阿兴嫂",后来觉得"嫂"这个音是朝下缩的,当中一个字就必须着重、有力。"兴"字显得平,改成"庆"字便显得重甸、有力,叫起来也响。可见阿庆嫂完全是个虚构的形象。
可有人硬要把剧中的几个重要角色与实际生活中的人物一一对号入座,有的说郭建光就是新四军第五路军参谋长夏光,也有的说是当时的新四军六团政治处主任刘飞或是该团党总支书记黄烽。其实,郭建光是文艺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整个英雄群体的代表。正如黄烽将军强调的,戏里的人物都是塑造的,对号入座没多大意思。第五路军参谋长夏光在伤病员中起了重要作用,他带领伤病员紧紧依靠阳澄湖人民跟日伪军进行了坚苦卓绝的斗争,作者创作时用了他的"光"字,但与郭建光这位政治干部的形象又不一样,是整个英雄群体的代表。刘飞将军也说:"郭建光是36个伤病员光辉形象的集中表现......我个人不是郭建光。"因此,不能说某人就是"郭建光",某人就是"阿庆嫂"。

36个伤病员的故事

中华民族的八年浴血奋战,曾经发生过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而在常熟水乡阳澄湖地区36个新四军伤病员同日寇的顽强斗争则是其中之一。原福州空军政治部主任黄烽是当年36位伤员中的一位,他1997年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当初我是伤病员之一,为了保存这批火种,阳澄湖畔的许多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设法把我们保护下来......"他说戏里说18个伤病员,实际是36个,绝大多数是闽东籍的老乡。"以36个伤病员伤愈后组成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指挥部特务连",在斗争中发展壮大,成为英勇的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二团。
这支部队在阳澄湖畔诞生后,转战南北,开辟、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在解放战争中,他们参加了著名的莱芜、孟良崮、豫东和渡江、解放上海等战役,还参加了我军历史上唯一的一次陆海空协同作战——解放江山岛。在抗美援朝中,他们参加了二、五次战役和金化前线阻击战。这支部队战功卓著,涌现了36个功臣单位和上千名英模人物。"阳澄湖畔,虞山之麓,三九年的寒冬,三十六个伤兵病员,高举着共产党的旗帜,在暗影笼罩的鱼米之乡,为人民流着血啊流着汗......你的威名震撼了江南,你的钢刀刺破了敌人的心......"当年新四军战士爱唱的《你是游击兵团》之歌,现在是沙家浜部队的军歌。由于部队几次变动编制,这支部队与常熟的联系曾一度中断。
1998年8月,"沙家浜部队"在荆江抗洪抢险。常熟人民在中央电视台播报的新闻中看到了"沙家浜连"的旗帜飘扬在荆江大堤。接着,常熟人民又在《报刊文摘》上看到了湖北省石首市六个"沙奶奶"慰问沙家浜部队的消息。常熟市委、市政府立即召集双拥领导小组商量有关事宜,马上向湖北省石首市捐赠100万元人民币和价值200万元的赈灾物资,并由市委副书记、市双拥领导小组组长戈炳根率团千里迢迢去慰问子弟兵。
《解放日报》登载了——篇醒目的报道:"沙家浜团石首抗洪,阳澄湖人千里寻亲。"20集团军副军长袁家新少将对常熟人民的拥军情意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在沙家浜部队的抗洪军功章上,也有常熟人民的荣誉。我们忘不了在那芦荡斗争的日日夜夜里,常熟人民与子弟兵在一起,出生人死,浴血奋战;我们也忘不了,部队在与特大洪水殊死搏斗的关键时刻,常熟人民千里迢迢来慰问。在抗洪抢险中,"沙家浜团"扼守的长江大堤位于石首市调关镇。荆江在石首境内"九曲回肠",调关首当其冲,为险中之险。这年8月9日,长江大堤526段干堤中下部出现多处管涌险情,江水挟着泥沙,喷泉般地往外冒。警调连指导员朱其军、副连长王亚等18名抢险突击队员,个个擅长水性,都是武装泅渡5000米的高手。他们纵身扎入江中,找到管口,然后肩扛沙袋,手拉油布,再潜到4米多深的水中,用油布盖住管口,用沙袋压住油布。全团官兵紧急运土,苦战三个多小时,重新筑起35米长、10米宽的外堤。18勇士堵管涌的事迹为当地老百姓所称道,使人们联想起当年"18个伤病员成为18棵青松"的历史故事。
从36个伤员到"沙家浜团",浩然正气一脉相承,而来自故乡亲人的慰问,更使战士们勇气倍增,连续战胜5次洪峰的袭击,未决一堤,未毁一垸,未死一人,得到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的高度评价。中央军委授予"沙家浜连""抗洪抢险英雄连"称号;济南军区某部队给"沙家浜连"连长李学洪记一等功。


沙家浜的故事还在流传......

今日沙家浜 沙家浜属太湖流域水网圩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为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民国时期,常熟公益源米行老板在镇上开设米厂,收购稻谷,加工成白米后运往上海,供不应求;同时,各种以加工粮食副产品为主的作坊如酒作坊、豆腐作坊、砻坊、磨坊、木作坊等,制作经销各种产品,十分兴旺,生意极盛。粮食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的发展与繁荣,直至40年代末,作为农村集镇的横泾镇上有各种店、行、坊、铺100多家,涉及行业21种。另外,由于境内河港湖汊众多,有取之不尽的各种水产晶,有草鱼、鲢鱼、鳊鱼、鳝鱼、白鱼、鲫鱼各种鱼类以及鳖、虾、蟹、蚌等,人们视下河人湖"捕鱼捉蟹"为寻常事,正如现代京剧《沙家浜》唱词里唱的那样。
建国后,历经曲折发展,并由于历史原因,沙家浜成为中外著名的革命历史游览胜地。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位于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交通便捷,北离常熟市区10余公里,南达沪宁高速苏州、无锡互通40和50公里,东接常昆线至上海85公里,2003年建成的苏嘉杭高速公路在境内互通,205省道复线和锡太路与之相接,成为长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全区以"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之独特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崛起于旅游市场。交通便捷,东接常昆线至上海八十公里,南达沪宁高速苏州互通40公里。2003年10月建成的苏嘉杭高速、205省道复线和即将建设的锡太路交汇互通于景区边侧,成为长江三角洲公路交通网的一个重要节点。
芦苇荡风景区占地2500亩,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崇尚自然,返朴归真为建区理念。以浩荡的芦苇、宽阔的水域和茂密的绿化构筑成江南水乡大自然绿色生态景区主调。以京剧《沙家浜》取材的史实、传奇的故事和沙家浜人文历史积淀为内容,巧妙设置景点,予景区以丰富的内涵和生命的活力;以水、渔、米、耕、戏为特色,设立表演或参与的活动项目,使游客融溶其间。碧波之上,橹声咿呀、渔歌阵阵;万绿丛中,鸟儿婉啼、苇香扑鼻。所推出的寻觅《沙家浜》故事,追寻阿庆嫂、郭建光踪迹之"人文历史游",忘却都市喧嚣,呼吸新鲜绿色空气之"大自然生态游";品尝阳澄湖大闸蟹,享受"持螯赏菊,对酒当歌"意境之"水乡美食游",以独特的魅力享誉旅游市场。
参观完芦苇荡,可到华东地区最大的度假村中心——沙家浜度假村。昆承湖水面宽阔,水质优良,远山青黛,近水碧绿。在茶馆凉棚里品茶;或在柳岸湖滩边漫步;或在草坪农舍中絮语;或在柔橹轻舟上休闲;或投身湖中尽情畅游,追逐嬉戏;或进入娱乐中心一显身手,潇洒一番。 根据规划,与芦苇荡毗邻,面积87公顷的水域将开发建设为湿地生态旅游区,两区之间的过渡连接带,将开发建成具有水乡鲜明特色,环境优美,开放式的配套餐饮、商贸服务区。沿着两岸柳树成行,芦苇成墙的水上游览线,饱览湿地生态景区、芦苇荡风景区、千年古刹崇福寺,并在上海总工会沙家浜度假中心区域环境优美的湖中小岛与常熟的景区衍接、呼应。
  昔日抗日战场,今朝旅游胜地,新奇而和谐,在沙家浜这块革命先辈曾为之流血牺牲的土地上,"沙奶奶","阿庆嫂"的后代正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未来。(本文发表于百姓杂志2004年11期)

2004年娱乐圈桃色事件不完全盘点


绯闻就是一个或者几个男人和一个或者几个女人的故事。搞新闻的有句话叫做:没有新闻就是最好的新闻,而在娱乐圈里却不适这样,如果娱乐圈内人很长时间没有新闻出来,那就说明这个人不够红,失去了知名度,对他们来说,没有新闻就是最坏的新闻。于是,他们会定期不定期地为自己制造绯闻,有的时候甚至是"胡作非为",以此吸引人们的眼球。因这个世界上眼球注意力决定裤兜里的银子。 想成为明星而没有成为明星或大明星的人,出于对明星的强烈渴望,也会自愿或被迫做出一些不合道德的事情,来换取成为明星的机会;甚至很多时候,一些人会把那些自愿或者被迫做的事情或压根儿没有事情,想媒体"抖出"。当然,这些事情已经远远超出了绯闻的范畴,我们姑且称之以绯闻事件。

2004年娱乐圈桃色事件不完全盘点

绯闻就是一个或者几个男人和一个或者几个女人的故事。搞新闻的有句话叫做:没有新闻就是最好的新闻,而在娱乐圈里却不适这样,如果娱乐圈内人很长时间没有新闻出来,那就说明这个人不够红,失去了知名度,对他们来说,没有新闻就是最坏的新闻。于是,他们会定期不定期地为自己制造绯闻,有的时候甚至是"胡作非为",以此吸引人们的眼球。因这个世界上眼球注意力决定裤兜里的银子。 想成为明星而没有成为明星或大明星的人,出于对明星的强烈渴望,也会自愿或被迫做出一些不合道德的事情,来换取成为明星的机会;甚至很多时候,一些人会把那些自愿或者被迫做的事情或压根儿没有事情,想媒体"抖出",。当然,这些事情已经远远超出了绯闻的范畴,我们姑且称之以绯闻事件。

黄定宇事件

著名演员张国立之子张默将同学童谣打伤,后又爆出这对昔日恋人发生冲突是因为第三者、中戏教授黄定宇的出现。更有人爆出,黄定宇多次以推荐学生上戏为由,和学生发生关系,而且这样的交易在圈子里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 发生在去年末的这起事情,至今其硝烟仍未散尽。此事件的导火索是所谓的"张默打人事件",但由于该事件牵涉出的关键人物黄定于的出现,马上改变了整个事件的性质,将该事件称为"黄定宇事件"更为合适。 虽然黄定宇现在已获准保释,其职务也被免去,但警方对黄定宇对童谣实施的究竟是"强奸"还是"顺奸"依旧没有定论,整件事还是"悬案"。 好像是冥冥之中注定了似的,这起带着桃色的事件,好像为2004年的娱乐圈定下了调子一样,在2004年的娱乐圈, 桃色事件掀起了更大的波澜。
这件事出现之后,一些人开始质疑中戏的信誉,但是新年过后仍然有4000多人报考中戏表演系,虽然最终只有25人被录取。在如此激烈的竞争形势下,渴望进入演艺界的人"跟老师们混个脸熟都是好的"。

黄健中张珏事件

又被称为黄健中录音带风波。2003年12月29日 ,名不见经传的女演员张钰向多家媒体声称她手头拥有两盒录音带和其他相关证据,可以证明导演黄健中曾当着她的面与她的一位朋友发生了关系。张钰表示,她决定公开此事的原因,是黄健中在之后的一年多内没按"规矩"在其所导演的影视作品中给她安排角色。
在整个事件的前半段中,以"烈女"自居的张钰咄咄逼人,不断爆出各种猛料,而黄健中含糊其辞,不置可否。而事情到了后半段,情势似乎发生了180度大逆转,黄健中频频在媒体上笑谈"淡泊人生"的道理,回忆与老伴之间的相濡以沫,称自己君子坦荡荡,其老伴也公开表示黄导是清白的。而那个张钰却似乎人间蒸发了似的,不见了踪影。 事情不了了之的结果让人民大跌眼睛。现在在某剧组当编剧的张钰说,我改变了黄健中的后半生。黄健中则说,我不想说任何话,也不想打官司,给那个女孩子留条后路吧。

赵饶事件

这是一件对全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大事件。这是一场在媒体推波助澜下的集体狂欢,事件的主角在大众面前的形象是沉稳和为人师表,而一个执拗的保健医生的愤怒将主角赤裸裸的暴露在公众面前。
2004年4月,饶颖医生以拖欠3800元的医疗费为由将赵忠祥告上法庭,以此为开端,这部有些荒唐的年度娱乐绯闻大戏开始上演,直到现在尚未完全谢幕,整个过程可以说是高潮起没完没了。处在事件中心的饶医生更是"猛料"不断:为赵流过产、有赵的淫秽光盘、赵打下的欠条、有赵饶故事的录音等,而其中的被告告原告律师,被告律师告原告更是锦上添花。一波三折、猛料不断的事件经过吊足了全国人民的胃口,但旷日持久的各说各话加上令人失望的鉴定结果,已彻底消磨了人们等待此项"悬案"结局的耐性。

高峰"私生子"事件

又称高峰亲子鉴定风波。该事件最早为媒体所报道是在7月份,可以说又为火热夏天的人民增添了一道"休闲娱乐"大餐。 在那英未婚先孕的消息被证实后,有关高峰私生子已经三岁的消息被媒体传得沸沸扬扬。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11月份的亲子鉴定结果出炉,儿子是高峰的。目前该事件已经划上了句号,虽然这个句号未必圆满。

李丽珍的荒淫丑闻

上个世纪90年代以青春性感形象红极一时的艳星李丽珍,在与其前夫许愿离婚后,其感情生活一直多姿多采,这位以三级片出名的女人,她的性绯闻一出现,即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
  据报道,李丽珍发型师男友马桂灿的妻子李静婷向媒体爆料,自言过去一年与李丽珍与马桂灿过着大被同眠的同居生活,她与马桂灿的儿子及李丽珍的女儿都曾目睹三人同床,又承认经常开迷幻派对狂欢。 她说,李丽珍自03年3月开始,到马家过夜,三人终日在家玩到翻天覆地。对于马太太的这番话,李丽珍极力否定,但在众多媒体的报道之下,她的反击显得苍白无力,而绯闻男主角马桂灿承认与太太、子女及李丽珍是同居一屋,但否认同床。
有媒体评价说,李丽珍这几年的感情生活,可以用她的一部片名来形容:停不了的"爱"。

吴宗宪与女歌迷的绯闻案

综艺天王吴宗宪,一直是命中多桃花,绯闻不断。这件绯闻事件之所以成为案,是因为吴与该歌迷已经对簿公堂。自称是吴宗宪女歌迷的"琳达"(LINDA),2003年10月间向某周刊爆料,说吴宗宪对她始乱终弃,而吴宗宪对琳达所称全盘否认,并告LINDA诽谤。2004年8月,法院开庭审理此案,LINDA举出了她与吴宗宪情意绵绵的谈话录音,无奈之下吴宗宪只好承认与LINDA发生了性关系。
  接着整件事情发生了大转折,吴宗宪竟然要太太张葳葳对Linda提出告诉,控告她妨害家庭。绯闻对吴宗宪来说是家常便饭,被女歌迷控告也屡见不鲜,但是吴宗宪告女歌迷并对簿公堂,这还是第一次。

贝克汉姆绯闻事件

写下这个标题,可能大多数人会问,贝克汉姆是体育界的,怎么把他的绯闻弄到了娱乐圈。这是因为贝克汉姆的老婆维多利亚是前辣妹演唱组和的成员之一,既然是辣妹的老公,放在这里也可以。作为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一对夫妇,贝克汉姆和他的妻子辣妹维多利亚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如今,在原本表现得万分恩爱的两人之间突然插进了一个女人,而且种种迹象表明,小贝这一次是真的出轨了。"贝克汉姆绯闻事件"的起因就是这位前小贝的西班牙个人女助理。当红球星传出桃色新闻,对流行小报来说,无疑是天上掉馅饼。业界人士甚至形容,这是自1992年《星期日泰晤士报》连载戴安娜王妃生活内幕以来声势最大的一次。一贯以"新好男人"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的贝克汉姆终于尝到了绯闻的厉害,自从前助理丽贝卡对媒体大曝二人间的亲密关系以来,更是先后有瑞典名模、马来西亚应召女郎、英国舞女等在内的许多人自称和贝克汉姆有染,一时间,贝克汉姆成了足球场下最狼狈的人。卡却借此赚取了金钱和知名度。随着一个个"女主角"的"澄清事实"而慢慢退出了报纸的头条,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贝克汉姆"绯闻事件"终于落下帷幕。(本文发表于百姓杂志2004年12期)

浮在海上的国度——世界十大群岛国家

海洋的面积占据了整个地球的大部分,除了被海洋包围的大陆之外,在广阔的大洋之上还散步了一颗颗的明珠,这就是海上的群岛国家。浮在海上的特点使这些群岛国家能够借助海洋之利,有适合气候,物产丰富,风光秀美,多数是旅游的好去处。同时,这一特点也对这些群岛国家的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万岛之国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全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是东南亚地区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岛屿最多的群岛国家,素有"千岛之国"的美称,它位于澳洲与亚洲两大陆之际,跨立在赤道上,并位居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由约17000个大小岛屿组成,是名副其实的万岛之国。各岛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仅沿海有平原。其国土面积约190万平方公里,人口2亿多,首都雅加达。
印尼属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植物生长。印尼的资源、物产极为丰富,终年都适合旅游。被誉为"天堂岛"和"神仙岛"的巴厘岛,使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印尼全国有100多个民族,是个多民族国家, 86.9%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这使印尼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教国家之一,通用语言为印度尼西亚语。
爪哇为印度尼西亚的中心也是人口最多的一个岛,虽然爪哇人是印度尼西亚政治及军事的优势族群,但他们对其他岛屿的控制很弱,各岛屿间及岛屿内通讯不易。事实证明,这个国家经常发生动乱或战争。

椰子之国菲律宾

菲律宾位于赤道北端、亚洲东南部的群岛国家。菲律宾是东南亚海岛地区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岛国,全国由7107个大小岛屿组成。境内各岛多山,平原极少,多火山。首都马尼拉历史悠久,是全国最大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
菲律宾是个农业国,农产品有大米、椰子、玉米、烟草等,水产丰饶,鱼类约两千种,其水果生产更是世界闻名,有"椰子之国"之称。菲律宾属季风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度高、湿度大,多雨多台风。
菲律宾全国总人口8200万,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有90多个民族,100多种语言,都属于南岛语系,国语为他加禄语,通用英语,居民大多信奉天主教。
菲律宾人的祖先是亚洲大陆的移民。1565年西班牙侵占菲律宾。1898年6月宣布独立,成立菲律宾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同年,美国通过美西战争占领了菲律宾。1935年11月菲自治政府成立。1941年12月,日军入侵菲律宾。1945年美国重新恢复对菲律宾的殖民统治,1946年7月4日,菲律宾宣告独立。
菲律宾这座"千岛之国",自然景观十分美丽,异国情调颇为浓郁,加之东西方文化与古老民风民俗的融合,使这个岛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更加吸引游人。旅游业已经成为菲外汇收入重要来源之一。

地震国日本

日本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群岛国家,处于远东重要战略位置。面积37.8万平方公里,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约3900多个小岛组成。日本国现有人口 1.3亿,白老虾夷民族村是日本大和民族以外的唯一少数民族,居于北海道一带,带有苏俄及爱斯基摩人的血统,外貌亦与大和民族不同。
日本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南北气温差异较大。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岸火山地震带,是一个多地震多火山的国家,全国平均每天发生约四次地震,有"地震国"之称。和火山活动有关的是全国温泉遍布。
日本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6%。象征日本的富士山就在其中,海拔3776米,是全国最高峰。山顶终年积雪,有温泉、瀑布,景色宜人。日本海岸线长且曲折,多海湾和良港。海景宜人,海滨浴场尤多。
日本首都东京,古称江户,位于日本本州关东平原南端,东南濒临东京湾,人口1200多万,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
日本却又是个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其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除煤、锌有少量储藏外,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加勒比的苏黎世巴哈马

巴哈马联邦,简称巴哈马,位于加勒比海和西印度群岛最北端,古巴北侧,是一个由30个大、700多个小岛屿和2400多个珊瑚礁组成的岛国,人称 "千岛之国"。面积1.3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岛屿地势低平,无河流。群岛大部分属温和的亚热带气候。
历史上巴哈马先后成为西班牙和英国的殖民地,1973年7月10日,巴哈马正式宣布独立,成为英联邦成员国。英国女王是巴哈马国家元首,巴哈马政府在政府事务方面完全独立。巴哈马总人口约31万,黑人占巴哈马总人口的90%以上,居民大多数信奉基督教。官方语言为英语。
巴哈马是加勒比地区最富有的国家,也是加勒比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巴哈马是世界著名离岸金融中心之一,有"加勒比苏黎世"之称
在西班牙语里巴哈马是"浅滩"的意思。 巴哈马的海滨浴场是全世界唯一没有污染的地方,以海岛风光闻名于世,旅游业是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巴哈马与美国的迈阿密仅相隔一道不是很宽的海峡,乘飞机仅需半个小时即可到达。两国共用一个国际通讯区号,货币等值交换,两国公民互免签证,在巴哈马每十个人当中差不多有8-9个美国人。有人戏称:"巴哈马与美国的区别差不多只剩下国旗不同了"。
印度洋上的花环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群岛国家,由26组自然环礁、1190个珊瑚岛组成,,全国领土面积为298平方公里。马尔代夫(Maldives)一字,由印度语Malodheep而来,为"花环"之意。
马尔代夫地形狭长低平,平均海拔1.2米,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无河流,地下水丰富。马尔代夫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岛国。船舶是主要交通工具。
全国人口28.7万,均为马尔代夫族。官方语官为迪维希语,上层社会通用英语。伊斯兰教为国教,货币名称为拉菲亚,首都马累。
  1968年11月11日建立共和国,实行总统制,国民议会为最高立法机构。全国没有建立政党、团体,实行伊斯兰教法。
  近年来,马尔代夫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该国第一大经济支柱。潜水、风帆、钓鱼、日光浴、参观其他小岛等活动,都让旅客们乐而忘返。


世外桃源塞舌尔


塞舌尔共和国位于印度洋西部的群岛国家,由115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455.39平方公里,全境多丘陵山地,无河流。属热带雨林气候。岛屿周围有200海里经济区,盛产金枪鱼。
塞舌尔的居民主要为班图人、克里奥尔人等。克里奥尔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和法语。90%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
塞舌尔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中心地带,为亚、非两洲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976年6月29日宣告独立,成立塞舌尔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
   塞舌尔是世界上唯一保存海椰林的地方,海椰树可生存千年,雌雄异株,相依而生,结出雌雄不同的海椰子。当地人称海椰子为"爱情果"。每颗果实要经过七、八年才能成熟。海椰子是上等的酿酒原料,又有治疗中风之效,因此被塞舌尔定为国宝。
  塞舌尔是个旅游国家,首都维多利亚是全国唯一的城市。


鳄鱼之都巴布亚新几内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位于南太平洋,由位于北部的新几内亚和位于南部的巴布亚两部分组成,包括大小岛屿共约800余个,面积46300平方公里,人口450万,美拉尼西亚人绝大多数,主要宗教是新教和天主教,英语为官方语言,皮金语在全国较为通用。首都莫尔斯比港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布亚新几内亚属热带雨林气候,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矿藏。
"巴布亚"源自马来文,意为"卷发",因当地人头发自然卷曲。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来到该岛时,见当地居民和自然景观很像非洲的几内亚,故称之为新几内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原为澳大利亚领地,1975年9月独立,是大洋洲中仅次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第三大国,也是英联邦成员国之一。该国工业主要有采矿、木材加工和水产品加工。该国鳄鱼养殖很有名,鳄鱼肉可供出口,有"鳄鱼之都"的称号。

台风诞生地帕劳

帕劳共和国位于西太平洋,属加罗林群岛,是太平洋进入东南亚的门户之一。其陆地面积458平方公里,由200多个火山岛和珊瑚岛组成,其中只有9个岛上有常住居民。属热带气候,高温多雨。首都科罗尔,是全国主要港口。
帕劳国内人口2万左右,官方语言为帕劳语,通用英语。居民多信仰基督教。
  1947年,联合国将帕劳交美国托管。1994年10月1日,其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但与美国仍保持特殊关系。帕劳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总统经普选产生。帕劳还保留了历史遗留下来的酋长制。
  帕劳盛产金枪鱼,但其粮食不能自给。经济上主要依靠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援助。
帕劳和其他的群岛国家一样,非常适合旅游。 这里没有台风、没有地震、没有蚊子,水面总是波澜不兴,但它却是形成台风的地方。帕劳的风光秀美,"岩石岛"(Rock Islands)是太平洋最纯净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再在加上其宽松的"落地签"政策,使旅游业成为帕劳的支柱产业之一。

太平洋的甜岛斐济

位于西南太平洋中心的斐济群岛被称作"南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国际日期变更线贯穿其中却仍有统一的时间,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原来这条国际日期变更线刚好在附近"弯曲",幸运的斐济人省去了变换时间的麻烦。斐济群岛共有332个岛屿组成,其中106个有人居住,陆地面积18,333平方公里,分布成马蹄的形状,大部分是珊瑚礁环绕的火山岛。
  斐济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常受到飓风的袭击。斐济的森林资源丰富,盛产蔗糖和香蕉,人们有时也将斐济叫做"太平洋的甜岛"、"香蕉岛"。 更让人称奇的是,斐济至今尚未发现癌症患者,据说是因为斐济人极其喜欢吃杏干,而杏干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7,维生素B17具有很强的抗癌作用。
斐济全国人口近90万人,是个多种族的国家,斐济族与印度族是两个主要民族。官方语言为英语、斐济语和印地语,通用英语。居民信奉的宗教主要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1970年10月10日斐济宣布独立,并成为英联邦成员。1987年改称共和国,并脱离英联邦。1997年9月30日,恢复英联邦成员资格。1998年7月27日实施新宪法,改国名为"斐济群岛共和国"。
斐济是南太岛国中经济实力较强、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制糖业、旅游业和服装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但其经济命脉控制在外国资本手中。
水、陆、空交通较发达的斐济是南太平洋地区的交通枢纽,其旅游业比较发达,旅游收入是斐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首都苏瓦是斐济群岛旅游的必去之地。
 
美国的导弹试验场马绍尔

马绍尔,太平洋西部群岛国家,由1200多个珊瑚岛礁组成,陆地面积180平方公里。共分两部分,分布在东南面的为日出群岛,在西北面的为日落群岛,中间相隔约208公里。人口50余万人,多属密克罗尼西亚人种。马绍尔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
1788年英船长约翰·马绍尔到此勘察,该群岛由此得名。联合国于1947年7月将其交给美国托管。1990年12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终止部分太平洋托管领土托管协定的决议。1991年9月17日,马绍尔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首都马朱罗是该国的航空和水运中心。
经济由于马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其经济发展建立在依靠外援的基础上,其财政收入主要靠美、日等国和国际组织的贷款或援助。马海域面积广大,海底矿产资源丰富。渔业和旅游业发展潜力较大。
马受美托管近40年,与美关系密切,是美国的导弹实验场和驻军基地。马公民可以自由出入美国。其通用货币为美元。

森林之国所罗门群岛

所罗门群岛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属美拉尼西亚群岛。该国由6个大岛和900多个小岛组成,面积29785平方公里。境内多火山、无河流。属热带雨林气候,无旱季。
1568年西班牙人到此,见土著居民均身佩黄金饰物,以为找到了传说中的所罗门王的金库。故命名为所罗门群岛。1978年7月7日独立。现为联合国、英联邦和太平洋岛国论坛成员国。该国空运和航运比较发达,其首都霍尼亚拉是主要港口。
所罗门群岛共有人口约50万,其中绝大多数是美拉尼西亚人。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皮金语。95%以上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
该国森林覆盖率很高,素有"森林之国"的称号,木材生产和加工业目前正成为主要经济部门之一;水产资源丰富,盛产金枪鱼和楼鱼。但该国工业基础较薄弱,许多日用品和生产资料要靠进口。该国沿海地势较平坦,海水清澈透明,能见度极好,被视为世界上最好的潜水区之一,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大。
  近年来,所罗门群岛部族冲突有所缓和,但社会持续动荡不安。发生多起恶性暴力案件,影响了该国经济的发展。  
(本文曾在《百姓》杂志2004年12期删节发表)

谁说女子不如男——世界政坛的八位女总统

徐 锋

妇女参政已成为当今国际上一大热门话题,最早走上参政之道的是新西兰妇女,她们在1893年第一个获得了选举权。随后在1906年,芬兰妇女第一个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且有第一位女性进入了议会。但是,自共和制度兴起以来的近二百年间,总统职位一向为男人所独霸。只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种局面才开始改观。世界政坛上开始出现女总统。

世界第一位女总统:阿根廷前总统:庇隆夫人

世界第一位女总统是阿根廷前总统伊萨贝尔·马丁内斯·庇隆,她1931年出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北部的拉里奥哈省一个银行职员的家庭。父亲早逝,她只受过小学教育,但对钢琴和跳舞却有浓厚的兴趣。她从小的志愿是当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从未想过要去攀登国家的权力之巅。1956伊萨贝尔年在巴拿马结识了正在这里流亡被军人政变推翻的阿根廷总统胡安·庇隆。二人一见倾心,一起在巴拿马流亡。1961年他们在西班牙马德里正式结婚。伊萨贝尔是庇隆的第三位夫人。1973年庇隆回国就任总统。1974年 7月,阿根廷总统庇隆因病逝世,他的妻子、副总统伊萨贝尔根据宪法继任总统。于是,伊萨贝尔便成了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统。伊萨贝尔登上了权力之巅,但并没过上几天舒心日子。她当了1年8个月零23天总统,却被监禁了5年3个月零13天。直到1981年7月7日,她才获得自由,侨居西班牙。1983年,在国内强大压力下,当时的军政府总统只得颁布法令,解除对伊萨贝尔的种种限制。至此,伊萨贝尔彻底获得自由。同年12月,伊萨贝尔回国。

第一位有华裔血统的女总统:菲律宾前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夫人
亚洲第一位女总统是菲律宾前总统有着华裔血统的科拉松·阿基诺夫人。科拉松·阿基诺出生于1933年,祖籍中国福建省龙海县鸿渐村,在兄妹中排行第六,小名叫科丽。她的祖父、父亲和哥哥都担任过国会议员,她的叔叔和堂兄当过参议员,这个家族可称得上是政治世家。科丽性情温柔,举止稳重,自幼受过正规教育,13岁时赴美留学,后获学士学位。1954年她与年轻的政治家阿基诺结成良缘。1983年8月21日,阿基诺从国外回来在首都机场遇害。 丈夫的含冤而死,把原先不参与政治的科拉松·阿基诺推上了政治舞台。她以丈夫事业继承人的身份出现在菲律宾政治舞台上,与当时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展开了全方位的角逐。经过不断努力,科拉松·阿基诺获得民众、天主教会和军队的支持。 1986年2月25日,科拉松·阿基诺夫人成了菲律宾人民众望所归的总统,时年53岁。 1992年6月30日阿基诺总统执政期满.

千岛之国最坚强的云:印度尼西亚前总统梅加瓦蒂

梅加瓦蒂是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的第一位女总统,她是印尼独立运动领导人、前总统苏加诺的长女。1967年,苏哈托取代苏加诺担任了印尼第二任总统,在此后的20年间,梅加瓦蒂不但被剥夺了从政权利,而且也遭遇了辍学和婚变等人生变故。 2001年7月23日,印尼人协特别会议通过了罢免总统瓦希德的决议,同时任命梅加瓦蒂为印尼第5任总统,梅加瓦蒂成为印尼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在印尼语中,"梅加"是云的意思,"瓦蒂"是长女的意思。许多年前,当印尼传奇人物苏加诺以"云"为长女命名时,或许是希望梅加瓦蒂将来做一个娴静温婉的家庭主妇。而在梅加瓦蒂在当选总统之后却被赋予了历史重任。一方面,饱受金融危机折磨的印尼人希望梅加瓦蒂能实行改革,引导整个国家走上复苏之路:另一方面,也希望她能保持父亲所赋于她的"天然的政治魅力",成为 印尼主流的"精神寄托"。梅加瓦蒂上台后,在国内对经济腐败、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采取强硬措施,在国际上努力改善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外交关系,使印尼的政治经济外交环境得意扭转。一时间,梅加瓦蒂被媒体誉为印尼上空最坚强的云。 2004年10月,梅加瓦蒂届满卸任。
梅加瓦蒂是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的第一位女总统,她是印尼独立运动领导人、前总统苏加诺的长女。1967年,苏哈托取代苏加诺担任了印尼第二任总统,在此后的20年间,梅加瓦蒂不但被剥夺了从政权利,而且也遭遇了辍学和婚变等人生变故。 2001年7月23日,印尼人协特别会议通过了罢免总统瓦希德的决议,同时任命梅加瓦蒂为印尼第5任总统,梅加瓦蒂成为印尼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在印尼语中,"梅加"是云的意思,"瓦蒂"是长女的意思。许多年前,当印尼传奇人物苏加诺以"云"为长女命名时,或许是希望梅加瓦蒂将来做一个娴静温婉的家庭主妇。而在梅加瓦蒂在当选总统之后却被赋予了历史重任。一方面,饱受金融危机折磨的印尼人希望梅加瓦蒂能实行改革,引导整个国家走上复苏之路:另一方面,也希望她能保持父亲所赋于她的"天然的政治魅力",成为 印尼主流的"精神寄托"。梅加瓦蒂上台后,在国内对经济腐败、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采取强硬措施,在国际上努力改善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外交关系,使印尼的政治经济外交环境得意扭转。一时间,梅加瓦蒂被媒体誉为印尼上空最坚强的云。 2004年10月,梅加瓦蒂届满卸任。

每日三次性生活的女总统:菲律宾现任总统:阿罗约

2002年10月,有位女总统在外国记者协会举行的午餐会上被问及是否还有性生活时坦诚说:"很多。"她的回答引起全场的一片骚动,而她的丈夫则透露说:"其实,我们已年纪较大了,因此只有每天三次的性生活!"这则新闻当时成为很多媒体的头条,而这位女总统就是菲律宾现任总统阿罗约。
阿罗约是菲律宾第二位女总统,1947年4月5日出生于菲律宾邦阿西楠省,她的父亲是菲律宾著名的前总统迪奥斯达多·马卡帕加尔。 1968年,阿罗约到华盛顿乔治敦大学学习,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是同班同学。他们至今还私交甚笃,阿罗约当选总统时,克林顿曾以同学的名义给她发来贺电。
  1986年2月,阿罗约进入总统阿基诺夫人的内阁,担任贸易和工业部副部长,开始了她的政治生涯。2001年1月,阿罗约当选为总统。她是继前总统科拉松·阿基诺之后第二位登上菲律宾总统宝座的女性。
在执政期间,阿罗约一方面致力于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另一方面采取强硬措施打击包括绑架在内的各种犯罪活动,使曾一度被称为"世界绑架之都"的菲律宾治安状况开始好转,经济也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2004年,阿罗约成功连任,她将继续领导菲律宾。

会织毛衣的女总统:爱尔兰总统玛丽·麦卡利斯:

爱尔兰总统玛丽·麦卡利斯是爱尔兰历史上第二位女总统,她身材欣长、气质典雅,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在国际政坛上享有才女型美女的美誉麦卡利斯1951年6月出生在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一个天主教家庭,在九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1973年,她以优异的成绩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次年获律师资格。她在爱尔兰国家广播电台当过记者和主持人,1987年竞选爱尔兰议会议员失利后,她返回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担任法律研究所所长,1994年成为女王大学的第一位女副校长。1997年10月31日,她凭借个人才华和在民众中享有的崇高威望当选为爱尔兰第八任总统,任期7年,11月11日宣誓就职。她是爱尔兰历史上第一位来自北爱尔兰的总统和第二位女总统。根据爱尔兰宪法,总统不直接管理国家日常事务,但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任命内阁总理和阁员,并兼任军队统帅。2004年10月,她顺利连任。 麦卡利斯总统喜欢手工编织,并戏称自己是世界上唯一会织毛衣的总统。在参加一些官方活动的途中,她有时还忙里偷闲地在车里织织毛衣。


56岁被"迫"结婚的女总统:芬兰总统塔里娅·哈洛宁


塔里娅·哈洛宁 (Tarja Halonen) 1943年12月24日生于赫尔辛基,1968年毕业于赫尔辛基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她从政前为律师,她于20世纪70年代步入政界,曾经担任芬兰社会和卫生事务部长以及司法部长,从1995年起出任外长,是芬兰政界经验最丰富的政治家之一。
2000年2月当选为第11届总统,3月1日宣誓就职,成为芬兰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就是这位女总统,有一位同居了15年而未结婚的男友阿拉亚尔维。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芬兰人一直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与他们的女总统一起生活的那个男人。尤其是在哈洛宁当选总统之后,如何称呼阿拉亚尔维就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政治问题"。
  面对国人的争论以及同居身份给参加外事活动带来的不便,这位有个性的总统哈洛宁最终还是作出了"让步"。2000年8月26日下午,哈洛宁在首都赫尔辛基市郊的松树湾总统官邸和彭蒂·阿拉亚尔维举行了结婚仪式。哈洛宁时年56,新郎时年 55岁,而证婚人不是神父而是他们的儿女,因为总统不信封宗教。这位女总统在与有情人恋爱同居15年后,终于喜结良缘。

    现代政坛灰姑娘传奇: 拉脱维亚总统弗赖贝加

拉脱维亚总统瓦伊拉·维凯—弗赖贝加的经历则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当选总统之前,她没有任何从政的经历及政治经验。当选总统时,她62岁,是一位执教38年的资深大学教授。对她来说,当选总统可谓是一步登天。瓦伊拉·维基耶-弗赖贝加,1937年12月1日生于拉脱维亚里加市,1944年随父母流外国外,后辗转移居加到拿大。
在加拿大,弗赖贝加度过了40多年的平静时光,她在这里上学、长大、结婚、生子,她先后获得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和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1965至1998年期间,她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并潜心研究拉脱维亚民歌,并有相关专著出版。除了教学活动外,她还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她是拉脱维亚和加拿大科学院成员,先后担任加拿大心理学联盟副主席、加拿大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加拿大科学委员会副主席和波罗的海人研究联盟副主席等职。 20世纪90年代,拉脱维亚宣布恢复独立。已经年过半百的弗赖贝加怀着激动的心情地看到祖国多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在此后的几年里,她频频往返于大西洋两岸的拉脱维亚和加拿大之间,为研究、挖掘拉脱维亚文化、帮助拉脱维亚在重返国际舞台后树立自己的形象做了大量工作,1998年秋天,享誉学术界已久的弗赖贝加从已经执教了30多年的蒙特利尔大学退休,和丈夫一起回到拉脱维亚定居。 1999年6月,当选为拉脱维亚总统。1999年7月8日,那个曾经在55年前的一个昏暗的早晨抱着心爱的洋娃娃,牵着父母的手不情愿地离开自己家乡的小姑娘,宣誓成为拉脱维亚现代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统。
  现代政坛灰姑娘的故事就这样在弗赖贝加身上成为了现实,这位在当选之前还有许多拉脱维亚人所不熟悉的总统,在民众中的支持率越来越高。2003年6月,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她又成功获得连任,开始了新的四年任期。  

拥有迷人美腿的临时总统:塞尔维亚前总统:娜塔莎-米希奇

在欧洲的塞尔维亚共和国,曾经有一位拥有迷人美腿的临时总统娜塔莎-米希奇,她早年曾在贝尔格莱德研读法律,1992年在家乡的法院任职,后来8年期间,她起身对抗米洛舍维奇政权,开了间律师事务所,专门为人权分子与反对人士辩护。她的经历虽然平淡,但她登上总统之位,多少让人有些意外。2002年12月,塞尔维亚共和国举行第二次总统补选,总统人选再度流产。此种情况之下,只好由国会议长娜塔莎·米希奇出任临时总统。米希奇"意外"成为塞尔维亚共和国第一位女性总统。在她上台之后,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主张。然而,更让人意外的是,自她就任以来,媒体注意的焦点却不是她的改革主张,而是她的容貌和一双长腿,这让她自己也大为感叹。娜塔莎-米希奇是塞尔维亚最年轻的元首,不但年轻,而且漂亮。因为一头浓密的红色鬈发和绿眼珠,赢得"塞尔维亚政坛妮可·基德曼"的称号,她的一双长腿更是屡屡被杂志作为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