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不是坏东西 (《百姓》杂志2005年2期)
徐 锋
梁实秋先生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麻将。而茶和麻将都是成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并且二者联系十分紧密,成都茶馆遍布,而有茶馆的地方就有麻将。 在外界人眼里,成都已然成了麻将之城。以至于有人说,如果你要找一个成都人,要么他在麻将馆,要么他在去麻将馆的路上。成都人花大量的时间打麻将,似乎影响到了这座城市的精神与斗志, 禁锢了成都人迈向现代化进程的脚步。再加上近年来国内媒体的渲染报道,对“麻将成都”的印象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在外地人看来,成都人打麻将到了“玩物丧志”的地步,有些不可救药了。他们认为麻将是一种消极的东西,玩麻将玩到这种程度,跟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的步伐不相协调。况且,成都又是西部大开发的中心城市,如因“麻将”影响了成都的城市形象实在悲哀。
其实不然,中国有句俗话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不是单单从价值判断上对成都麻将做一番取舍,而是从文化生态或者娱乐和游戏的角度去进行观察,我们似能够发现更多、更深层次、更人性化的意义。
麻将是老祖宗留下的“国粹”,国家体育总局又认定麻将是一种竞技项目。打麻将既是弘扬民族文化,又是发展体育竞技。
老年人打麻将是一种低成本娱乐,这样的娱乐能够得到普及。相反,高尔夫、保龄球之类的高档娱乐不是老年人的选择。现在的社会多元化了,而老年人的活动项目却依旧单一,不可能让每个老年人都去街头跳舞、公园练剑,大部分老年人业余时间还是得花在麻将这种娱乐活动上。而且还有人认为,打麻将可以充实生活,可以和睦家庭关系,强化家庭关系稳定性。支持这种观点的商家认为,麻将在商贸活动中是加强联系、增进友谊的最佳途径,很多公关工作都离不开“业务麻将”。 一位当代成都老人说的更妙,他以为诸般娱乐体育活动之中,麻将其实是最为文明最进步的一项,道理很简单,别的项目都是一心把对方打垮,而麻将恰恰相反,各做各的牌,千方百计把稀烂一副牌理顺,做好,是在安安心心和和平平搞建设,符合时代潮流。这话当然有些调侃。
不管怎么说,麻将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东西。
成都的“麻灾”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邪乎。除了退休的老头老太太、无业人员在白天玩以外,一般的工薪族和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玩麻将的比例并不高,而且也只是在休息时间玩,没有谁真正拿麻将当饭吃。因玩麻将妻离子散、债台高筑、夜不归宿的情况毕竟是少数。事实上,成都人并没因为打麻将而误“正业”。相反,成都在科技人才储备、私家车拥有量、会展经济、餐饮娱乐业等方面都成绩斐然。
所以对于“麻将”,成都大可不必如临大敌。关键是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麻将在这座城市流行的文化背景,在略加规范和引导的前提下,让它作为一种文化娱乐方式存在下来。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