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30, 2008

喇*嘛王国是如何覆灭的

喇*嘛王国是如何覆灭的


“如果你一生中只读一本关于XZ的书,那就去读戈尔斯坦的这部巨著。”
——麦克•胡特

戈尔斯坦的这本《XZ现代史(1913—1951)——喇*嘛王国的覆灭》于1989年一面世,就获得了美国亚洲学会颁发的约瑟夫•立文森奖——20世纪最佳中国图书奖。。
戈尔斯坦教授的XZ问题研究在美国享有很高的地位。但是因为其研究的学术性与客观性,即没有反共反华的意识形态色彩,他的研究受到美国官方的重视和学界的广泛引用。戈尔斯坦此书主要是从统治集团、政教斗争的角度来揭示喇*嘛王国灭亡的内因和外因,这是全书的主线。
按照作者的观点来看,喇*嘛王国灭亡的内因主要是来自特殊的政教合一的政权体制之下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教斗争:三大寺领主为代表的僧侣阶层沉迷于宗教所带来的特殊地位和利益,常常在政教斗争中占据优势左右噶厦政府的政策,但是僧侣阶层内部也因为政治和宗教的原因而派别林立,并不能维持长期有效的统一。在最高政教领袖控制能力较强之时,这种矛盾尚能有所收敛,一旦遇到权利轮换,摄政不能有效统辖僧俗势力之时,这种矛盾就会很严重。此种形式之下,来自统治集团内部的就几次现代化的尝试都被扼杀于摇篮之中,察绒被免职、龙厦被挖眼就是很好的例子。也正因为如此,在周边国家都在走向现代化之时,噶厦政府却被远远地甩在了现代文明之后,僧侣阶层自认为能维持他们特殊地位和利益的作法,使整个统治集团在后来的战争中吃尽了苦头,在战争一触即发的最后关头,噶厦政府才意识到自己反对现代化的做法是多么愚蠢,但此时为时已晚。
其实,在此前的几个世纪,借助宗教的向心力和雪域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虽然内部矛盾不断,但总不至于导致整个喇*嘛王国的颠覆。但在这个阶段,噶厦政府的传统朋友和近邻并不能或者不愿提供外交和军事方面的援助。从13世达赖喇*嘛开始,就在不断寻找外界的援助,但在关键时刻,这些传统的朋友和近邻都躲的远远的。早期殖民印度的大英帝国是这样,后来独立的阿三在把阿鲁纳恰尔邦据为己有之后态度也变得十分暧昧,虽然强大的美利坚帝国在1949年前后对XZ非常感兴趣,但也因鞭长莫及而有心无力。
为写作该书戈尔斯坦曾经多次访问XZ和达兰拉萨,戈氏精通Z语,曾编著英Z字典。因而该书引用了英美印等国的外交档案、噶厦政府的有关档案以及对流亡印度的Z族僧俗人士进行了完备而细致的访谈。但可能是因为戈氏不通汉语,也可能是因为相关的汉语档案并未公开的缘故,戈氏的著作中没有使用中共方面的档案,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尽管如此,戈氏的著作仍然是一本巨著,因为他从政治的角度讲过去这近四十年里所发生的政治大事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当然,要探索喇*嘛王国灭亡的原因可以从经济、文化等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但这并不应该成为批判戈尔斯坦这本书的借口。
这本书的中文译者是杜永彬先生,杜永彬先生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曾师从著名Z学家任乃强教授专攻Z学。这本书是其在1991年前后翻译成中文的,最早由时事出版社出版,其后新华出版社也出版过,目前是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的。不知道是编辑的粗心,还是译者的问题,书中有一些掉字缺字的现象,但这并不影响阅读。
虽然,Z学在国际上是一门显学,但在国内被翻译成中文且能称之为巨著的并不多。所以对那些愿意真心了解XZ历史的人来说,这本书的确值得一读。“如果你一生中只读一本关于XZ的书,那就去读戈尔斯坦的这部巨著。”

No comments: